曾经每个成年女性必备的高跟鞋,不光是销声匿迹,甚至开始被视为“毒瘤”、“刑具”。
深氪新消费的朋友们,好消息来了,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,「深氪新消费」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,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,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,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,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。快去视频号搜索「深氪新消费」,关注我们,深挖消费密码,氪定财富乾坤,欢迎收听深氪新消费。
这句话曾经让多少女性深信不疑,在中国市场捧红了如Jimmy Choo、Christian Louboutin等动辄几千上万一双的高跟鞋品牌……拥有一柜子漂亮的高跟鞋,一度成了几乎每个女生都向往的画面。
路上一眼望去,几乎都是种各样的运动鞋巨多,偶尔会有凉鞋、马丁靴、乐福鞋的出现,但鞋跟的高度,基本都不会超过5厘米。
曾经每个成年女性必备的高跟鞋,不光是销声匿迹,甚至开始被视为“毒瘤”、“刑具”。
春秋航空最近发了一则通知,女乘务员在机上,全程都可以穿着舒适的平底鞋了。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高跟鞋几乎都是空姐制服的必选项。航司要求穿、旅客默认穿,公众也习惯用“黑丝高跟职业裙”的审美,来判断一家航司的“逼格”。
但此事一出,几乎所有女性都在欢呼,还有更多人,把这件事视作“女性进步的一小步”。
根据欧睿国际的相关数据显示,2016年国内女鞋市场销售额首次下滑,并开始持续衰退。
2019-2023年,全球高跟鞋的销售额每年平均下降1.5%-2%,且中国市场尤为明显。
“一代鞋王”达芙妮,2013年营收104.47亿港元,2021年直接降至1.06亿港元,跌穿冰点;其他知名品牌如千百度,2022年净利润下滑45.92%,红蜻蜓,净亏损3699万元……
百丽国际2017年将女鞋业务与运动业务分离,直言「女鞋拖累优质资产」,拆分后运动业务滔搏的市值增长3倍,而女鞋业务则持续收缩。
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研究显示,73%的美国女性患有与高跟鞋相关的疾病,包括拇外翻、足底筋膜炎等。
穿5厘米高跟鞋时前脚掌压力达57%,超过7.5厘米则升至76%,这种压力分布,会直接导致足部结构损伤,中国航司空姐因长期穿高跟鞋导致脚趾变形、指甲淤血的案例,更是屡见不鲜。
因为除了所谓的“社交礼仪”“职场规则”外,很长一段时间里,大家都被“好不好看>舒适健康”的审美给裹挟了。
尤其作为“美国尤物”的审美符号,玛丽莲· 梦露曾以自己有40多双菲拉格慕的高跟鞋为豪,并表示“高跟鞋对我的事业帮助太大了。虽然我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高跟鞋,但所有女人都该感谢他。”
叠加时尚潮流、明星穿搭的影响,高跟鞋逐渐被视作“女人的战靴”。即使再不舒服,女性也会自我PUA,是不是鞋不够贵,或者款式没选对,还是自己的脚有问题?
然而眼下,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不再遵循客体化的审美,转而追求自身实际的舒适。
认为高跟鞋在大多数情况下,满足的是他人的眼睛,但由此造成的伤害成本,却由自己承担。
特别是Z世代开始用脚投票:00后婚鞋中厚底运动鞋销量同比增长220%;小红书「不穿高跟鞋的婚礼」线亿次;运动鞋市场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。
这种思潮的转型,并不代表着高跟鞋是迫害女性的单品,从而必须消亡,只是代表着,会有更多女性能像《芭比》电影中的经典芭比那样,有了不被他人审美规训、自由选择平底鞋的权利,而非被定义该怎样。